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福中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023年8月,学校在沙河校区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福中书院,着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福中书院分别成立明德、至善、好学和力行四个书院,书院学生由本科生一年级、二年级,研究生一年级组成。同时,将沙河校区各管理部门整合归纳,成立四个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后勤保障办公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训“明德至善 好学力行”,“明德至善”出自《大学》,意为彰显高尚的品德修养,追求完美的人生境界。“好学力行”出自《中庸》,1934年学校名誉校董蔡元培先生以此题词勉励师生,意为笃志爱学、奋力实践。
明德书院体现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代表着矿大人以德为本、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培养能源工业精英人才的育人目标。
明德书院成立于2023年8月,由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组成。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MBA、MEM、MPACC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会计学3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两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两年,先后获得国家一流课程1项,北京市优质课程及教材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国家首批 “新兴文科专业探索与实践〞新文科项目1项,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先后立项国家、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12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7余篇,2022年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先进集体。
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秉持以文化人、依法经世,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专业建设突出能源特色,课程思政全覆盖,夯实“三全育人〞体系。学院有1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行政管理、英语、法学3个本科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批教师获评国家级、北京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在“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上成绩斐然,学生在 “挑战杯” 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上获奖700余人次。现有廉政研究中心、矿业法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院等3个校级科研平台,建有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与决策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自然、国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纵向课题六十余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专职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6人。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建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文明研究中心”“乡村振头研究中心” 等两个科研平合;打造了“5+1+×” 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体系,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一等奖;培育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青年读书会”等党建品牌项目。
学院先后荣获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首都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等多项奖励,学院教师获批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报纸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
体育教研部
体育教研部承担着全校的公体教学、体质测试、群体活动、校代表队竞训、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科研及体育场馆管理,每年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方向研究生40余人。开设足球、网球、武术等19门公共体育课程,每年组织运动会、“越崎杯〞等体育赛事20余项。近三年,校运动代表队在国家及北京市各项赛事中取得前三名100余项,2022年度获首都高校阳光体育联賽“朝阳杯”和“阳光杯” 优胜校最高奖。
学校为北京市大体协学生健康体适能分会主席单位,与多家机构共建职业体能与健康防护研究所,与煤矿体协、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等多家行业单位密切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科研平合,为培养特色专业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丰硕成果。
至善书院体现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代表着矿大人以德为本、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培养能源工业精英人才的育人目标。
至善书院成立于2023年8月,由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组成。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2018年正式成立,拥有招生师资6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37人,副教授21人,设有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学科优势明显,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己连续四次名列第一,2017年、2022年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 为培养原则,自2019年起施行大类招生模式,即“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包括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和应急技术及管理三个专业,并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矿物加工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碳储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实验室,以及煤基浆体燃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清洁加工与低碳利用实验室。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39人,硕士生导师38人。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坚持“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本科牛业生深造率均在50%左有。近五年,教师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等竞赛中获奖近百项。近十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百余项,年科研经费逾四千万元,获得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好学书院代表着矿大人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行相辅的治学传承,既是对治学之道的阐发明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学校厚重历史文化的继承发扬。
好学书院成立于2023年8月,由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理学院组成。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系、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教学与科研实验中心。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条件优越,拥有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教授的带领下,建有“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实验平合。现有教职工共83人,教授19人,副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2人。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面成果突出,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学生毕业后,国内外读研深造比例连年升高,推免至清华、北大、北航等著名高校的学生占推免生比例超80%。
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0年12月。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专业分别入选国家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教授领衔学院师资队伍,现有4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数十项。
学院以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契合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以打造人工智能及矿山智能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宗旨,为保障我国能源和工业安全贡献力量。
理学院
理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与统计系、物理系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现有教职工60人,教授10人、副教授26人。
学院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学科进入EST全球排名前1%。学院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多次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等;学生在丘成桐大学生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两年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50%和52.21%。
力行书院代表着矿大人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行相辅的治学传承,既是对治学之道的阐发明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学校厚重历史文化的继承发扬。
力行书院成立于2023年8月,由能源与矿业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组成。
能源与矿业学院
学院肇始于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学院。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连续五轮全国学科评估第一。
高水平师资队伍。有院士7人(双聘4人)、教授23人、副教授20人。拥有采矿工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等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培养了以宋振骐、钱鸣高、金智新、康红普等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大师和行业拔尖人才,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7%以上。
完备育人体系。有采矿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智能采矿、工业工程、新能源4个本科专业;有采矿工程等5个硕士点、4个博士点,各专业本科生均可选择在对应专业继续深造。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测绘科学与技木,被评为A-。5个本科专业全部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5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人获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称号。2022年,本科升学率达67%,本科就业率达92%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9.55%。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由工程力学系、岩土与矿建工程系、建筑学系、建筑工程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和工程力学、土木工程2个实验中心组成,拥有岩石力学与分形研究所、岩土力学研究中心、爆破工程研究中心、现代爆破技术应用研究所、防灾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教授35人,副教授49人。现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和青年长江学者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