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浏览器:
  • 360极速模式
  • IE11
  • 谷歌
  • 火狐
能源与矿业学院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二级学院,也是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学院。学院下设智能采矿工程系、矿业科学与工程系、资源科学与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4个教学机构,拥有煤矿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是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 设支持单位,拥有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放顶煤开采、巷道支护与灾害防治2个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设有先进采矿研究院、矿山岩土灾害防治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学院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五轮位列第一,获批“绿色智能开采理论与技术学科”111引智计划项目、“煤炭资源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学院拥有矿业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学硕)、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学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硕)、工业工程与管理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专硕)、工业工程与管理(专硕)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置智能采矿工程、采矿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4个本科生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3人、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7人、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占比超80%。采矿工程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采矿工程专业育人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累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90余项、三等奖60余项;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00余项,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SCI、EI、CSSCI等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余项,累计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能源强国战略,致力培养高素质行业精英人才。每6名本科生发表1篇学术论文,每4名本科生获得1项省部级竞赛奖励。学术硕士生90%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65%入职重点领域央企国企。博士人均发表卓越期刊、中科院一区和二区论文3篇、每7人获得1项省部级或行业科技进步奖。近五年博士参与的产学研项目转化率100%,助力国家、行业、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0余项。鼓励毕业生积极深造、到行业基层一线就业,毕业生深造率和出国学习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多名毕业生获“全国煤矿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能源与矿业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为己任,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将能源与矿业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